孔子力主善,以伦理观涵盖了一切,所以,他不谈庄子的真,也更没有关了。不是说伦理本身无善关,而是说,他把善取代了美,从而也否定了美。他的伦理观是以善为美,以道德为美,“文以载道”,一切得服从他的善。
不能说伦理判断与审美判断没有相通之处。善与恶、美与丑是两个层次。而审美判断木身,则比历史判断还要高,也就是说,如果把伦理判断——历史判断——审美判断作一比较的话,审美判断便是前者正题与反题的合题,也是伦理判断的否定之否定,正因为是否定之否定,就有不少相似之处,以前者取代后者,也便容易掩人耳目。
历史的超前意识也是这样,如把美学史观超前施行,是必倒退至伦理史观,这得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只能带上一句。美,是超越了善(伦理)与真(历史与现实)的,但它亦包含有善与真,若不含两者,就无从超越。因此,不单是把“乌托邦”强加于现实,而是把有可能甚至有科学依据的未来历史强加于今天都可能造成倒退、复辟的大悲剧,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已经有了血的教训。
伦理道德不是不要,但却不可以逾越它本身。要以它来取代一切,则是“克己复礼”,走历史的老路了。也许,在没有道德,不知道德为何物的社会里,才可能有真正的“礼治”——这已是老庄的观点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道德和法”一章里,说的是,只有消灭了阶级的对立并且消灭了对这种对立的回忆,才有真正的人的道德可言。那么,在产生了“道德”之际,这“道德”便就是虚伪的、非人的,因而也是自欺欺人的。